国产车价格内战,日美欧车企在中国陷入降价泥沼

2023年10月中旬,广州一家“广汽三菱”的专卖店里空空荡荡。没有员工,也没有展示车。11天后,三菱汽车宣布停止在中国生产。12月底,该店摘除了“广汽三菱”的招牌,变成了智己汽车的新店……

在中国市场,日美欧的外国车企明显陷入低迷。本田和日产汽车2023年的销量下降幅度超过了中国国内燃油乘用车的市场降幅。在纯电动汽车(EV)等“新能源汽车”领域陷于被动。燃油车也受到与中国企业的价格竞争影响,难以赚到未来投资所需的资金。各家车企在推进EV转型的过程中,困境进一步加深。

2023年10月中旬,广州一家“广汽三菱”的专卖店里空空荡荡。没有员工,也没有展示车。只剩下SUV“欧蓝德”的宣传品。11天后,三菱汽车宣布停止在中国生产。销售低迷是主要原因。

之后,该店摘除了“广汽三菱”的招牌,开始施工。12月末在同一场所开始营业的是上海汽车集团旗下的智己汽车新店。仅仅两个多月,三菱汽车专卖店的痕迹就消失了。

日产销量下降16%
陷入苦战的不仅仅是三菱汽车。从2023年销量来看,本田比2022年减少10%,降至123万辆,日产减少16%,降至79万辆。丰田的混合动力车(HV)销量等表现坚挺,但也仅为190万辆,减少2%。

中国2023年的燃油乘用车(包括HV)销量减少7%。本田和日产的销量下降速度超过了中国燃油车市场的萎缩。

另一方面,从整个市场来看,EV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(PHV)等新能源汽车的乘用车销量按单纯计算增加30%。比亚迪(BYD)等中国企业纷纷增加产品种类,展开了攻势。2023年中国国内乘用车市场增长4%,达到2192万辆。

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行动迟缓的欧美车企也未能跟上市场的增长步伐。德国大众2023年在中国的销量增加2%,达到323万辆。美国通用汽车的主力品牌“别克”减少20%,高档车“凯迪拉克”减少8%。

降价竞争也波及到了燃油车,对日本车企的困境更是火上浇油。

2023年初美国特斯拉启动大幅降价,中国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也紧随其后。由于燃油车的需求也出现减少,中国车企开始在燃油车领域进行降价。

易车研究院的数据显示,中国市场2023年1~9月的平均降价额为每辆2.6万元。与2021~2022年的1.5万~2万元相比,降价幅度急剧扩大。此外,燃油车的降价额2023年9月超过3万元,与仅为1万元的新能源汽车相比大幅增加。

日本和欧美车企的降价很明显。在大品牌之中,2023年1~9月平均降价额最大的是英国高档车捷豹,达到11.5万元。德国宝马(BMW)降了6.3万元,凯迪拉克为5.6万元。中等价位以下的大众也降价3.1万元。

从日本车企来看,本田降价2.5万元,日产为2.3万元。与比亚迪的降价额仅为5000元相比,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

选择和集中渐行渐近
本田提出在中国到2035年实现全部新车EV化。虽然本田已经开始销售新电动品牌的首款车,但由于车载电池价格昂贵,开发费用也增加,业务处于亏损状态。虽然计划用燃油车的利润来弥补,但如果不能产生预期盈利,用燃油车推动EV发展的模式将亮起黄灯。

三菱汽车决定撤出中国市场,但其他日本车企也面临业务的选择和集中。本田在中国的销售比例占整体的逾3成。丰田和日产也有2成以上。“中国乘用车市场的规模约为美国市场的1.5倍。我们不会轻易放弃”,本田的中国本部长五十岚雅行表示。本田计划集中投资和人员等资源,开发和销售拥有技术积累的HV。中国市场的PHV销量正在增加,但将下调优先级。丰田和日产也在加紧增加EV的商品。

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的统计显示,日资车企的乘用车份额2023年为17%,比2020年减少7个百分点。日本综合研究所的首席研究员三浦有史表示,在房地产长期不景气、房价下跌的情况下,“坚挺的汽车行业也有可能减速”,担心对个人消费造成影响的声音不断出现。在变化速度很快的市场,车企也需要具备更加灵活的应对能力。

个人中心
购物车
优惠劵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